四海網(wǎng)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wǎng) > 生活百科

教育部回應減負話題 減負要把握好尺度

2019-11-07 10:04:22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針對社會上“減負沒有成效”的說法,俞偉躍指出,減負并非沒有成效,而是在一定階段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他進一步解釋,減負是一個老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大體進行了6個階段的減負,從最初的改進教學內容的減負,推進了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課程的融合到遏制片面應試減負,推進課程改革減負,糾正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問題,再到深化學校治理減負,校內減負取得成效。

  目前,學生學業(yè)的主要負擔來自于校外。面對新情況,減負又成為一個新問題。

  “從2017年到現(xiàn)在,主要是減輕過重的課外負擔,主要是解決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問題,以開展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為入口,提高育人水平為著力點,綜合施策,系統(tǒng)減負。”俞偉躍說。

  他指出,一年多以來,校外減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比如,面向中小學的全國性競賽縮減為29項,主要為綜合素質拓展類的項目,并從源頭上剪斷社會培訓、競賽與中小學招生錄取掛鉤的利益鏈。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wjianyu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jīng)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