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理記憶——場(2)

我們那個村子過去是兩省三縣、水旱通衢之地,所以發(fā)生在那場上的事情也就比別處多且有的堪稱“悲歌壯舉”:還是在八國聯(lián)軍進中國的百年以前,外國勢力在中國不斷擴張,我們老家那個村落,洋人在不遠處修建了天主教堂,從中傳出的圣歌一禮拜比一禮拜地響;人們把成袋成筐的糧食、土產(chǎn)擔進碼頭,換回的只是不多的幾件小洋貨;鴉片和槍支在黑市泛濫,給從來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與傷害……于是,光緒末年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晚上,十多支碗口粗的大蠟把那片大場照得通明,四鄰八村的人們在義和拳骨干的組織下會集于此,場中央堆放了大量洋燈、洋磁、洋布舶來品,幾十名義和拳成員從教堂押來了藍眼傳教士,集會中人們歷數(shù)洋人、洋貨、洋煙給人們帶來的恐懼和傷害,“打倒列強”、“抵制洋貨”、“拒絕賠款”的聲浪此起彼伏。集會高潮人們砸爛了洋貨,致傷了洋人,并沖進教堂,搬倒了矗立教堂頂端的耶穌“十字架”——這一事件之大,直接驚動了洋人駐天津領(lǐng)事館,經(jīng)過反復(fù)交涉,最后以軟弱的清庭當局責成地方政府親赴教堂道歉、并于“庚子賠款”年度列支白銀5000兩賠付洋人、洋貨損失而告終。
我見證的老家那片打谷場,時間段是上世紀人民公社時期的六、七十年代。那時生產(chǎn)隊在場北邊蓋有五間場屋,用以充當辦公處、飼料庫和牲口棚;場西北角的老槐樹上掛一口大鐘,時常用不同的鐘點召集社員下地、開會或記工……記得那時生產(chǎn)隊每到月頭,下雨時白天、不下雨晚上都要把全體社員集中一起“評工開會”。“工分工分,社員命根”——差不多每次開會都要吵嘴鬧亂子。一次,有個外號“招呼印”的,解放前半輩子給富人家里扛長工,耕耙犁耢、搖耬抓種樣樣拿手,但因其為人直、脾氣倔,不會攏絡(luò)人,評工時總是難免吃虧。那次評工,8~12五個檔次給他評了最低的8分,讓這個過去曾和炮樓小鬼子摔跤叫板的強漢再也難掩激憤,抄起一把揚锨走到場中央的兩堆麥坯前大喊:“全活剩8分,欺負老實人,來,來,來,咱們當場比劃!”——這突如其來的“叫陣”,把與會的百來號男女社員唬得大眼瞪小眼,竟無一人敢去應(yīng)戰(zhàn)。隊長看看萬般無奈,只得組織大家給他重新評工——其實像這樣的事,場里經(jīng)常發(fā)生,人們經(jīng)常忘記,但此一事特殊的意義是:它給人們留下一個表達付出與回報不公的話柄——“全活剩八分”,至今還在清涼江一帶廣為流傳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