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插秧(2)

時間:2012-05-24   投稿:dkl   在線投稿:投稿

  撒肥料是個技術活,手上的動作有很多精細地講究。撒不開,就成了一條線,會使苗的長勢參差不齊,瘦壯不一;撒得漫無邊際,又會使秧苗的肥分不足,都影響收成。會撒的行家里手,一趟下來,從頭至尾寬窄一致,到邊到沿,疏密有度,無論從哪里去檢看,肥料顆粒都是一般均勻。你會由衷佩服那一雙粗糙僵硬的手,咋能做得出這般精確細致的活呢!

  我沒有那般高超的技術,但在實踐中求教摸索,自然就有許多有益的體會。比如,步法要配合協(xié)調,撒肥時要控制好手臂揮灑的路線、角度、力量,出肥時五指要適時張開,肥才撒得勻散得開。撒肥動作必須講究到位,但又不可刻意追求,須要連貫自然,一氣呵成,那樣撒出的肥料就如一張控放自如的網(wǎng)均勻地鋪落于水田里。在這樣的從容揮灑之間,心態(tài)平和而專注,神思激蕩而飛揚,仿佛在耕云播雨,感覺似在揮灑著滿眼的碧綠和金黃的秋色呢。

  底肥施好,準備就緒,就可以正式插秧了。我們這里育秧需經(jīng)過四道程序。(一)泡稻,把稻種完全浸泡在塘里,時間得一個對時。(二)焐芽,泡過的稻種堆放在地上,讓它自然升溫,促使稻種發(fā)芽。(三)播種,將發(fā)好的秧芽撒播在事先平整好的秧畝上,秧畝要分出壩來,壩與壩間清出地溝,便于水的管理。一壩的寬度以便于兩個人并排拔秧為準。(四)育苗,用水、施肥、防蟲、防災、生根、分蘗,都需精心照料,大意不得,往往需向有經(jīng)驗的老農虛心請教;一馬虎,就會毀掉全年的希望。農時農事誤不得呀!

  秧長到六七寸,便可以拔苗安插了。我看過不少地方栽秧的方法,覺得我們這里的農民最聰明,他們拔秧的工具、技術最科學、最實用而又簡單方便。說簡單,就要兩樣東西:一匹秧馬,一捆茅草。(田埂上隨處可取,割下來曬干了就可用。)也許有人沒見過秧馬,其實就是能在秧田里坐行自如的小板凳。上面一個不大的板凳面,用三條腿固定在下面一塊長木板上。木板前頭昂起,形如馬頭,因而得名。這樣的設計,農民拔秧時把草扎在秧馬腿上,坐著拔秧,不累腰,不傷腿,邊拔邊進,舒適自如,少了不少的辛苦,添了很多的方便。拔秧累了,坐起來歇歇,點一支煙,斗幾句嘴,開幾句連葷帶素的玩笑,田里便時時響起笑聲、喊聲、叫罵聲,此起彼伏,隨風飄蕩,每個人都樂在其中呢。

  拔秧、插秧,會者極其簡易,其實里面的技術講究還不少呢!會拔秧的人,拔出的秧好栽,栽得快、活得快。拔秧的過程可以概括為四個技術動作:一拔,二涮,三整,四扎,四個動作各有其妙。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上一篇:家比什么都重要
下一篇:那拆去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