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里的溫柔(3)

然后,小小的華安,又躍入了我們的視野。從他還只是一個8個月的“洋娃娃”,到他成長為一個活潑可愛的少年,我們讀到了太多的有趣又好玩的故事。他成長的每一幅畫面里,都少不了母親龍應(yīng)臺的影子。
小華安咿呀學(xué)語了,在德語、漢語以及時常出現(xiàn)的英語之間,他是如何的困惑,而小小的他,又是怎樣以天生的語言天份,度過了語言的危機;孩子可以聽故事了,做母親的,又是如何繪聲繪色給他講著《白雪公主》《水滸傳》,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回避著那些描述暴力的語言。孩子啊,做母親的,真是想把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給你,而不愿意你染上哪怕是一絲的塵埃!
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說這話的母親,更是悠閑地放慢了腳步。她要學(xué)會,跟孩子一起成長。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稚氣的少年,更看到了一位極具愛心與耐心的母親。她和孩子一起,和鳥兒對話,和花兒私語。她和孩子一起,在黃昏的時候讀詩,看到垃圾箱旁一只老鼠落難,也要大動惻隱之心,再顧不得惡心與當(dāng)女兒時的嬌氣,勇敢地走上前去,施以援手……孩子,讓母親的生活忙忙碌碌,讓母親的態(tài)度變得勇敢無畏,也讓母親的生活豐富多彩。
孩子,更讓母親成長。在母親與個人之間,哪個女性不曾有過徘徊?究竟怎樣,才能愛得完美,然而又不失自我?當(dāng)這樣的問題同樣地困惑龍應(yīng)臺的時候,小華安給了母親最好的答案。他說:“安安很快樂呀。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天生的小小哲學(xué)家,童言稚語,卻如電光石火,照亮了母親的心靈。
小華安要上小學(xué)了。而這,也正是他離開母親,邁出人生第一步的開始。“媽媽的眼睛鎖在安安身上,看著他移動,新書包上各形各色的恐龍也跟著移動。這孩子,還這么瘦,這么小,那臉上的表情,還留著那吃奶嬰兒的稚氣……安安和恐龍往前走,走著走著,就沒進了暗色的門里。
安安沒有回頭。
媽媽的眼睛,還兀自盯著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說不出有多么遙遠的門,看著看著,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讀到這里,我們的眼睛,也要模糊了。
多年前,龍應(yīng)臺曾經(jīng)發(fā)出這樣的詰問:“誰能告訴我做女性和做個人之間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墒俏乙彩莻需要極大的內(nèi)在空間的個人……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yǎng)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么呢?”多年過去,龍應(yīng)臺不僅成為華文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支筆,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個人事業(yè)和母親角色的沖突,而《孩子你慢慢來》也給無數(shù)讀者帶來感動和啟迪。(王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