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眼淚

一切恩愛會,皆由因緣合,
合會有別離,無常難得久。
今我為爾母,恒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佛說鹿母經(jīng)》
在芳草鮮美的山野,剛生下兩只小鹿的母鹿,因覓食誤入獵人設(shè)下的網(wǎng)羅,行將就死,母鹿悲念起尚不知生存之道的幼鹿,遂鼓起勇氣向獵人提出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請求——讓它先回去引領(lǐng)孩子找到水清草鮮之地,就在向孩子揮淚道別時,說出了有情眾生瀕臨死別的極大痛苦之際自然而生的感悟:“母子親情一場,終須別離,危脆的生命譬如朝露,無常時時召喚,即使恩愛合會,也要道再見了啊!”
雖然依誠信而復(fù)返獵人之手的母鹿,終因感動獵人而獲釋,母子回到草原,但母鹿發(fā)出的感悟之鳴,終有一刻將回歸己身,也回到每一個有情眾生身上,此時不離,無常仍將于不可知的時日掩至,母鹿的悲嘆,其實何嘗不是人類的千古之嘆呢?
聚散離合,人生的實相
父母庇護(hù)子女的安全感,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無常所威脅,而子女離開父母懷抱的時刻,也會隨時來到,或長成離家,或意外死別,都不是依憑骨肉親情就能改變或挽回的。但父母的悲哀未嘗稍減,甚且不甘,因為大多數(shù)的人都眷戀著世間的情愛,總以為擁有了就是永遠(yuǎn),而不能看見人生的實相——一切人事的聚散離合都是自然的呀!
數(shù)月前,一些年輕向道的孩子,為了出家,與父母家人發(fā)生了親情倫理的拉鋸,有的父親強(qiáng)硬地要“搶回”可能會“失去”的孩子,有的母親流下痛苦的眼淚,希望讓汨汨流瀉的淚水,軟化孩子出離的心。
只是,已經(jīng)明白了世間真相的學(xué)道人,怎能止得住這向道的腳步?而已嘗到解脫法味的孩子,怎么去讓仍陷溺于愛欲榮華的三界父母真心明了?“一切恩愛會,皆由因緣生,合會有別離,無常難得久。”
父母之恩深重如山如海,向道之人又何嘗不明白。只是留在身邊,時時得見,就是感念深恩嗎?
失去,就是死亡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中說道:“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擁有的每一樣?xùn)|西,就是一種死亡。”面對孩子的離去,父母深刻感受到接近死亡的極苦,所以試圖強(qiáng)力扭轉(zhuǎn),但父母親自己在這一生當(dāng)中,除了孩子,哪一刻不是在“失去”呢?
一生中,我們看似在積聚許許多多的物事,大人收集錢財、名位、頭銜、收藏品、房產(chǎn)、鞋子、衣服、首飾,孩子收集火柴盒、小汽車、芭比娃娃。大人收集愛情、友情、親情,孩子收集分?jǐn)?shù)、獎狀、第一志愿。我們都喜聚厭離,但這些東西哪一樣不會消逝?在“得”的同時,“失”亦發(fā)生;在“有”的一刻,“無”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