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90后鞋商炒鞋欠款千萬 你會盲目跟風炒鞋嗎

2019-10-31 15:41:18來源:四海網綜合

  △毒APP的球鞋發(fā)售日歷,關注人數(shù)的多寡間接體現(xiàn)了球鞋的價值

  此外,微信還有很多“沖沖群”“掃貨群”,群友商量后會提前一晚把資金集中起來去“掃”某一款鞋子。

  在劉餅干眼中,APP就像一張晴雨表,但這張晴雨表卻可以為大資金人利用。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就是,一款鞋子在幾天甚至一周內不斷上漲,不斷有人買入,在不同的價格區(qū)間里就有不同的人進場。劉餅干雖不知道大資金具體在哪個環(huán)節(jié)進場,但他卻兩手一拍興奮地表示,“如果給我一千萬,我當然也可以操控!這其實很容易。”

  劉餅干表示,在C2C(消費者之間相互售賣)平臺,鞋商可以單方面買進賣出,中間只需付出9.5%的手續(xù)費成本。

  “舉個例子,我手里有1000萬,球鞋的單價很高,我不可能去操控所有鞋子,但我可以去操控某一款。某款鞋市場單價是2000元,我把它全部買入,將價格抬升至3000元再銷售。我可以把這批鞋子瞬間全部買空,之后再以4000元的價格上架。如此反復操作,營造出一種這款鞋很好賣的假象,在這款鞋子被抬到1萬元的過程,很多同行和消費者看到這個鞋子的利潤空間和漲幅空間很大,會陸續(xù)跟進購買這個款。最后,我通過2000元購買的鞋,慢慢就會被其他人陸續(xù)接盤,整個過程我只需付出平臺手續(xù)費成本。”

  “每個人和我心態(tài)是一樣的,我們知道有這種操控方式,也知道這個事情有風險,但我們還是愿意去做,因為都覺得最后虧的一定不是我,也不會考慮后續(xù)帶來的風險。”

  談鞋市:“鞋圈就像**

  只有平臺、金融機構能穩(wěn)賺不賠”

  鞋圈雖然像**,但這場**里,劉餅干卻表示有穩(wěn)賺不賠的莊家:比如平臺,只收取訂單手續(xù)費,每單穩(wěn)定賺利潤;而金融機構可以為鞋販子提供豐厚資金,創(chuàng)造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從中收取利息;此外,還有提前撤資的鞋商。

  “金融機構的參與,會把我們的起始資金變得更大,比如他們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讓你用一萬元買到10雙鞋子,無形中產生5倍杠桿,他們只收取手續(xù)費和利息,這5倍杠桿帶來的金融風險是我們自己承擔的。”

  除了大資本和金融機構,還有很多外來資金加入,比如劉餅干的債主中就包含了房地產商、餐飲老板等,他們會拿一部分資金出來炒鞋。正是這些無形杠桿的存在和外來資金的涌入,使球鞋的交易量越來越大,營造出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以前我們能大概判斷鞋圈是真繁榮還是假繁榮,但現(xiàn)在連我們鞋商自己都無法判斷這個鞋子是好是壞,市場是否健康了。”

  △劉餅干

  在鞋商自己都無法判斷市場走向的時候,盡管大家覺得一款鞋子不可能一直跌,也不可能一直漲,但為了跟上節(jié)奏,還是會去一直追逐熱門款。“比如今年大熱的AJ1倒鉤鞋,很多人都在它5000元的時候買了,囤了幾周發(fā)現(xiàn)他漲到8000元,這時候拋售。但過段時間發(fā)現(xiàn)他漲到9000元,這時候你還是會去買入,就是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

  “鞋圈很流行一句話是,你的錢呢?拿貨了。貨呢?賣掉了。賣掉的錢呢?拿貨了。最后的結果是,手里只剩下鞋,鞋越來越少,越來越貴。”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