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首頁
當前位置:四海網 > 知識大全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 助學貸款未還該不該公開討要

2019-08-20 10:45:23來源:四海網綜合

50.jpg

  但平心而論,這則催款通知的“真正威力”,恐怕還不在“警示”承擔違約責任、信用懲戒等法律責任上——該通知還附帶了一份名單,包括了姓名、高校、逾期金額和住址等學生信息。

  對于一些欠債不還的大學生,這些信息的公布意味著,“老賴”的身份或將家喻戶曉,為此也得把欠款趕快還上。

  然而,這樣的信息公開,也有侵犯公民個人隱私之嫌。盡管通知中并沒有公布身份證件號等核心信息,但有的家庭住址信息之詳細,已能精準定位當事人。比如,有些被公開的學生家庭住址,有的到了村組,甚至“具體到幾單元室”。這些都是涉及個人隱私與安全的重要信息。

  在我看來,公布公民個人信息的手段,是一柄雙刃劍,即便是為正當目的,也須謹慎使用,不能擴大公開范圍,進而侵犯公民隱私等法定權益。

  否則,債權人也應根據《侵權責任法》等,就侵犯公民合法權利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銀行公布學生隱私欠妥:無奈之舉 實為無賴之措對于一個法治社會,公民履行合同的自覺性,來自于契約精神。

  如果在這個方面“先天不足”,出現欠債不還變“老賴”等現象時,承擔違約責任、信用懲戒等法律后果,就應成為公民誠實守信的強大保證。

  回到這起催款風波上,有關銀行有必要檢視通知內容的合法性,即便是維護其正當權益,也應避免采取違法的方式,進而付出高昂的維權成本。

  而有關欠款不還的學生,也應檢討契約精神和誠信意識,及時補交助學貸款,上好這走向社會的重要一課。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知識大全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