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通告鲅魚圈寫成魷魚圈 鲅魚圈名字是由何而來?
【防疫通告鲅魚圈寫成魷魚圈 鲅魚圈這個特色地名是怎么來的?】近日,遼寧營口市鲅魚圈區(qū)發(fā)生聚集性疫情,引起多方關注。其中,網友在微博上反映,福建某縣官方微信公號發(fā)布的《關于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緊急通告》,錯將“鲅魚圈”寫成了“魷魚圈”。
上述落款為“XX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的通告原本寫道,“截至5月14日17時,遼寧省營口市蓋州市陳屯鎮(zhèn)楊店村,魷魚圈區(qū)熊岳鎮(zhèn)宜城社區(qū)、和平社區(qū)等9地疫情風險等級定為中風險地區(qū)。”
至晚于5月17日早間,相關錯誤已經修正。
鲅魚圈區(qū)位于遼寧省中南部,遼東半島中部、遼東灣東岸,是營口市的四個區(qū)之一,距離營口市市區(qū)南52公里。
鲅魚圈這個特色地名是怎么來的?
歷史上,鲅魚圈地區(qū)一直歸蓋縣(今蓋州市)管轄。1984年1月,為建設鲅魚圈港,經國務院批準,鲅魚圈從蓋縣成建制劃出,設立了營口市鲅魚圈區(qū)。
《遼寧日報》早前報道提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有個黑龍江人給剛到鲅魚圈做生意的家人寫信,他只是大致聽說“鲅魚圈”,卻不知道是哪三個字,于是根據讀音展開聯想,猜測是國家建設的某個農墾區(qū)的名字,便寫成“八一”,把圈字畫個“○”,于是信封上出現了“營口市八一○區(qū)”字樣,幸虧營口市的郵遞員解讀能力強,將信順利送到。倒是收信人對“八一○”百思不解,直到跟朋友通了電話才明白個中原委。
報道稱,更多的外地人把鲅魚誤寫成“魷魚”。營口開發(fā)區(qū)報社的一名記者收到一個郵包,細看之下放聲大笑,原來郵件地址被寫成了“魷魚圈”。還有根據當地人方言發(fā)音寫成“八魚圈”的也不在少數。上世紀60年代出版的遼寧省地圖上,把鲅魚圈標注為“巴魚圈”。
另外,鲅魚圈的“圈”字是多音字,如果不是聽本地人念出來,不了解情況的外地人會讀作“juàn”,認為是養(yǎng)殖鲅魚的地方。
鲅魚好理解,但“圈”字來源說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