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元買匹配身份的人臉數據 AI換臉濫用侵害肖像權社會風險大
AI“換臉”你玩過嗎?隨著圖像處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不少“換臉”應用走紅網絡。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自己的臉替換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臉。然而,AI“換臉”給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造成了隱患。有不法分子借此制作虛假視頻詐騙錢財、利用換臉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權……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zhàn),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侵害肖像權 社會風險大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AI“換臉”及類似軟件的“坑”不少。不法分子通過收集照片、視頻,利用AI技術“換臉”,用偽造的照片或視頻實施詐騙,使“AI換臉”變成了“AI造假”。AI技術的濫用,不僅給個人帶來肖像權或錢財的損失,還可能引發(fā)社會風險。
目前,很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設了人臉識別登錄、“刷臉”支付等服務。隨著“刷臉”的場景越來越多,由“臉”的安全帶來“錢”的風險也隨之增長。去年2月,深圳某人臉識別企業(yè)被證實發(fā)生數據泄露事件,超過250萬人的核心數據可被獲取,680萬條記錄泄露,其中包括身份證信息、人臉識別圖像及GPS位置記錄等。同樣是在去年,歐洲一家公司也曾發(fā)生大規(guī)模信息泄露事件,數百萬人面部識別信息被泄露。
有報道顯示,一些電商平臺以0.5元每份的價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臉數據。業(yè)內人士表示,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照片進行活化,就可以做出模擬真人的點頭、搖頭、眨眼、說話等行為,極易被用作辦理網貸或實施精準詐騙。
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該法院共受理利用網絡侵害人格權糾紛6284件,其中涉網侵害肖像權糾紛4109件,占比約65.4%。值得注意的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中,侵害肖像權的行為越來越隱蔽。在北京互聯(lián)網法院受理的侵害肖像權糾紛中,約50.8%的侵權行為方式以軟文廣告形式出現(xiàn),軟文廣告和在網絡店鋪中售賣明星同款商品現(xiàn)象尤為突出。
0.5元買匹配身份的人臉數據 AI換臉濫用侵害肖像權社會風險大

男子拍361張車輛違章照片 交警根據照片對36名車主進行處罰

亞阿再發(fā)生“激烈戰(zhàn)斗” 阿部隊稱占領了納卡地區(qū)新?lián)c

特朗普發(fā)視頻:我會很快回歸 特朗普發(fā)視頻說感覺好多了

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微波爐加熱嗎

龜苓膏里真的有烏龜么?龜苓膏有烏龜成分嗎

哪種塑料外賣打包盒可以放進微波爐加熱?螞蟻莊園10月4日答案出爐

龜苓膏里真的有烏龜么?螞蟻莊園10月4日正確答案

特朗普接受抗體雞尾酒療法 這是什么迷幻操作?

消防員跳冰湖為游客撿無人機 網友表示不值得以身犯險!

安倍晉三發(fā)推祝福特朗普夫婦 稱作為朋友的祝福

特朗普發(fā)視頻稱狀態(tài)良好 氣色看上去還不錯!

男子拍361張車輛違章照片 為正義挺身而出太贊了!

重慶女警雨中人墻疏導游客 畫面讓人心頭一暖!

拜登發(fā)推:我將成為美國總統(tǒng) 拜登真能當選美國總統(tǒng)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