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小野方支付付救助金 女孩模仿自制爆米花離世事件始末
原標題:女孩模仿自制爆米花離世,“辦公室小野”支付救助金
近日,棗莊兩名女孩模仿小視頻自制爆米花燒傷事件,持續(xù)引發(fā)輿論關注。其中一女孩因感染過重離世,更令人深感悲痛。9月16日晚,在新京報記者聯(lián)絡下,“辦公室小野”團隊代表到棗莊,看望模仿視頻出事故的兩個家庭,雙方系首次見面。
小野哥哥稱, “不管誰對誰錯,把我們該盡的人道主義、社會責任還是愿意幫助她們”。雙方同意不再考慮責任劃分問題,只談論如何善后解決。哲哲家、小雨家分別和小野方面達成協(xié)議,一次性給予救助金。
該事件中,監(jiān)護人、涉事網(wǎng)紅、短視頻平臺責任各擔多少,或許仍有爭議。但無論是兩名女孩會去模仿有風險的自制爆米花視頻,還是她們能輕易在家中拿到1公斤桶裝高濃度工業(yè)酒精,并在火還沒滅時二次傾倒,對整個社會都是一次警醒:提升未成年人自身安全的風險評估意識,急急如律令。
從未成年人軌跡看,青春期是個不斷向外界學習和模仿的成長歷程,也是不斷嘗試和參與冒險的敏感階段。貫穿其中的風險無處不在,類似自制爆米花短視頻的誘惑難免令部分孩子躍躍欲試,生出效仿心態(tài)。如果再疊加朋輩間的相互鼓勵或縱容,這種誘惑無形中被放大,對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更加難以抗拒。
事實上,對已經(jīng)發(fā)生或即將發(fā)生在自身及周遭的常規(guī)性風險,未成年人通常具備初步的樸素研判,并據(jù)此調整言行舉止。由此而來的適度冒險,監(jiān)護人在可控范圍內(nèi)予以適當鼓勵,否則可能會打消未成年人的進取心,以至于畏縮不前。
不過,此類行為必須建立在對所要參與冒險行為的風險進行綜合研判的基礎上,F(xiàn)實中,發(fā)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不少悲劇與模仿相關,驚險刺激感受帶來的誘惑,使他們不由自主地將自己套入被模仿者行為之中。但在心速加快及期待享受的同時,風險也在一步步靠近。對未成年人而言,最可怕的可能不僅是風險本身,而是毫無防備地面對風險的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