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

谷愛凌成功背后:雞娃不如雞自己?谷愛凌的教育案例可以復制嗎

2022-02-09 17:08:58來源:四海網綜合

  2月8日,年僅19歲的中國選手谷愛凌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比賽中奪得金牌,這也是她獲得的首枚冬奧會金牌。不少網友在議論培養(yǎng)一名冬奧冠軍到底需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時,也有了解谷愛凌經歷的網友提出“雞娃不如雞自己”,自律的家長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為此,極目新聞記者采訪了教育專家,聽聽他們的想法。

148.jpg

  谷愛凌:因為玩找到了自己的熱愛

  谷愛凌的父親是美國人,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母親谷燕是北京人,畢業(yè)于斯坦福大學,曾是滑雪教練。就讀于斯坦福大學的谷愛凌之前曾有一句名言——“我都是因為玩找到了自己的熱愛。”

  “有熱愛,那你在練習的時候就不會感覺累。我不是為了比奧運會而滑雪,也不是為了上斯坦福而學習。做這些事情,是因為我自己有對它的熱愛。因為我喜歡做,然后順便開始比賽,順便開始贏,那就讓我更喜歡它。”谷愛凌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如果沒有滑雪,學習可能會變得非常沒有意思。如果我想到下周就要去滑雪了,那現(xiàn)在就應該好好去學習。而在滑雪的時候,我就應該好好享受它,因為上周我一直在期待。”

149.jpg

  據了解,谷愛凌從小就時常隨母親回北京度假,加上谷燕特別重視對谷愛凌的中文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因此,從小就流連于北京胡同里的谷愛凌不僅中文流利,繞口令也頗為地道,她也稱自己是胡同里長大的北京妞。谷愛凌的高中校長對她的評價是:很少見到能把那么多項學習和運動兼顧得那么好的學生。

  據紅星新聞報道,谷愛凌透露,當天比賽在第二跳結束后,現(xiàn)場觀賽的媽媽照例和谷愛凌溝通,“媽媽建議我做1440,力爭銀牌。我說不要,我要做1620。她告訴我,‘OK,這是你的比賽,那就好好享受它’。”

  另外,在此前的采訪中,谷愛凌媽媽透露:“我對谷愛凌的教育就是,第一是多睡覺,第二是學習,第三是玩。要說教育理念,我就記得兩句話,第一句是愛凌入學時她們老師說的,千萬不要糾正她們的錯別字,不打擊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第二句是學到的理念,少點表揚他們的聰明,多點表揚他們的努力。”

  教育專家:全面發(fā)展基礎上樹立多元人才觀

  有人稱谷愛凌為“天才少女”,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績離不開天賦。極目新聞記者梳理后發(fā)現(xiàn),冬奧項目不少明星選手大多出自于高知家庭。除谷愛凌外,花滑選手周知方的父母都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周知方很小就接受了鋼琴、芭蕾舞等訓練;花滑“四周跳之王”陳巍的父親早年赴美留學深造并獲得博士學位,家中的五個孩子從小就接受藝術、體育方面的培養(yǎng);中國花滑小花朱易的父親朱松純,是湖北走出來的優(yōu)秀學子,如今已是世界級的計算機科學家,曾3次問鼎世界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最高獎項馬爾獎,現(xiàn)在擔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和北京大學智能學院院長。

  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全國優(yōu)秀教師、教育部首屆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校長、湖北省特級教師張基廣認為,“雞娃不如雞自己”這個通俗的表達背后,折射的是“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這個道理。但谷愛凌的成功,更多的是反映出正確的培養(yǎng)觀念:一是教育觀,基礎教育階段的全面發(fā)展是一個人未來發(fā)展的根基,一個優(yōu)秀的人首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二是人才觀,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應尊重每個人的個性,樹立多元的人才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鼓勵和寬容每個人自主、個性化的發(fā)展,做科學研究是人才,走藝術、運動之路同樣可以成為人才;三是價值觀,無論是做科學研究,做各行各業(yè)的普通勞動者,還是做運動員,都能夠為黨和國家、為社會作出一個公民應有的貢獻與奉獻。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沒必要把家長的學歷高低與孩子優(yōu)秀與否掛鉤。優(yōu)秀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每個人的素質高低與父母的學歷無關。優(yōu)秀的孩子,背后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積極向上的,關注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好的家長對于孩子一定有個性化的規(guī)劃,有的孩子可能在幼年表現(xiàn)出體育天賦,但如果家長不支持,也成不了谷愛凌。”熊丙奇說,對于成功的看法不必太功利,長遠的幸福才是一個人的真正成功。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用戶wyh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站收錄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文圖內容如存在錯誤或侵害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本站承諾2小時內完成處置反饋工作。Tags: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