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jīng)》(4)

時間:2012-07-06   投稿:jerry   在線投稿:投稿

  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就孔子所論來推測當時人對《詩經(jīng)》的看法,他們所定的“無邪”的范圍還是相當寬廣的。許多斥責統(tǒng)治黑暗、表現(xiàn)男女愛情的詩歌,只要不超出一定限度,仍可認為是“無邪”即正當?shù)母星榱髀。第二,盡管如此,《詩經(jīng)》畢竟不是一部單純的詩集,它既是周王朝的一項文化積累,又是貴族日常誦習的對象。所以,雖然其中收錄了不少民間歌謠,但恐怕不可能包含正面地、直接地與社會公認的政治與道德原則相沖突的內容。

  秦代曾經(jīng)焚毀包括《詩經(jīng)》在內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詩經(jīng)》是易于記誦的、士人普遍熟悉的書,所以到漢代又得到流傳。漢初傳授《詩經(jīng)》學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個學派:齊之轅固生,魯之申培,燕之韓嬰,趙之毛亨、毛萇,簡稱齊詩、魯詩、韓詩、毛詩(前二者取國名,后二者取姓氏)。齊、魯、韓三家屬今文經(jīng)學,是官方承認的學派,毛詩屬古文經(jīng)學,是民間學派。但到了東漢以后,毛詩反而日漸興盛,并為官方所承認;前三家則逐漸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傳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詩經(jīng)》,就是毛詩一派的傳本。

  《詩經(jīng)》“六義”指的是 風、雅、頌、賦、比、興,前三個說的是內容,后三個說的是手法。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jù)音樂的不同!讹L》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稱作“十五國風”共160篇。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而言的。它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現(xiàn)在我們說陜西調、山西調、河南調。

  國風·周南 國風·召南 國風·邶風 國風·鄘風 國風·衛(wèi)風 國風·王風 國風·鄭風

  國風·魏風 國風·唐風 國風·齊風 國風·秦風 國風·陳風 國風·檜風 國風·曹風 國風·豳風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qū)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辭氣不同,音節(jié)亦異。」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容。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上一篇:行宮
下一篇:無題 李商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