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的愛總帶著淡淡的憂傷——張愛玲《半生緣》有感(2)

時間:2012-08-28   投稿:wyf   在線投稿:投稿

  (四)沈世鈞:全身而愛,陰錯陽差,伊人不在

  木訥不善言談的男子自有令女子動心的一面,如郭靖,亦如沈世鈞。愛是全身心的投入與付出,沈世鈞的愛不是說在嘴上的愛,而是浸潤于日常生活的愛,不曾華麗,但很受用。不能說這樣的愛不夠動人,恰恰相反,這才是真愛的表征;丶业亩虝簬兹談e離,恍若幾年,都能讓沈心焦躁不安。他是曼楨的忠實守護(hù)者,一起吃飯,送她兼職,對于她將婚約延期也愿意等待。愛到深處,不能容許絲毫的雜質(zhì),慕瑾的介入便讓他心生妒意,顧慮重重。性格中的軟弱使得世鈞相信曼璐的謊言,而違心地與石翠芝結(jié)合在了一起。所以在新婚夜,兩人都很痛苦,就像小孩子做錯了事似的。

  (五)許叔惠:愛難啟齒,為心所絆,空留落寞

  在門當(dāng)戶對的觀念依然濃重的時代里,許叔惠遇見心儀的女子翠芝,但卻不敢示愛。一如詩經(jīng)《蒹葭》里面的那個男子那樣,明明看到自己喜歡的女子在水一方,但是始終有一條河擺在他的面前,無法渡過?赏豢杉埃苁峭纯,那女子于他也就只能是“宛在水中央”。世俗的門戶之見,讓他只能隱隱地愛著。到了參加意中人婚禮的時候,心中滋味更是難以言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燭光紅影中,他唯有選擇落寞地離去,選擇遠(yuǎn)走他鄉(xiāng)。

  (六)石翠芝:愛得露骨,無奈流水不領(lǐng)落花情

  出身高貴的石翠芝,卻也愛得無可救藥。第一次見面就注定了她與叔惠的緣。從此,愛情便如春草般在她心理無邊無際地瘋長著。少女那粉紅色的初戀,是那樣的熱烈動人,猶如開在三月的桃花,燦爛絢麗?墒沁@樣的美麗也是沒有結(jié)局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石在世俗的力量下與那粉紅色的初戀夭折后的凄苦中,接受了一份沒有愛情的婚姻。

  十八春,看似波瀾不驚的十八年,實則演繹了太多太多的愛恨情愁,讓人驚嘆婉惜。張愛玲少年時失落于家庭的愛,青年時失落于胡蘭成的愛,而后又失落于時代的愛。正因為這樣,她在創(chuàng)造愛情的美麗的同時,又親手將它們一個一個毀掉。“我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劇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角,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于啟發(fā)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這是張愛家玲的名言,也是她對自己人生的體悟,更是她在小說中一以貫之的格調(diào)。美的兩種樣態(tài),一是完美,二是殘缺的美。或許后者更能讓蕓蕓眾生產(chǎn)生共鳴,因為現(xiàn)實中的愛情也是充滿著太多太多的艱辛與坎坷。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相關(guān)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