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的困惑(5)

時間:2011-08-04 11:55:20   投稿:mingxing   在線投稿:投稿

  臺灣的歷史學(xué)家柏楊先生評價說: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相愛容易,相信難,相諒更難。他們倆原來是刎頸之交的朋友,那是因為過去雙方都是窮光蛋。等到彼此有了各自集團的利益爭奪,決裂是遲早的事。他們倆人都沒有錯,錯在巨鹿被圍。

  陳余是張耳手下最得力的大將,他們雖然是好朋友關(guān)系,更是上下級關(guān)系。上下級關(guān)系的朋友友誼的破裂,開始時責(zé)任往往在位置高的一方。倘若地位高的一方心胸寬廣,地位低的那方一般不會百般刁難。你看巨鹿被圍,陳余不能救,張耳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一定是認為陳余這小子是不想救而不是不能救;認為陳余是想自己和趙王早日滅亡,好讓他將來取而代之,占有趙國。當(dāng)陳余生氣地交出將印時,張耳經(jīng)不起手下人幾句話的掇弄,急匆匆的佩帶起大印,收回陳余的兵。那時候,張耳的心中對陳余還有什么友情呢?

  陳余的反應(yīng)太激烈太過分了。他認為自己不能入關(guān)被封王那是因為張耳剝奪了他的大將職位,他的奮斗流汗流血功勞全讓張耳一個人占有了。以致后來他非要置張耳于死地不可。如果陳余是一個寬厚之人,朋友雖已無“仁”,自己還是保留一點“義”好,你張耳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陳余走我的獨木橋,事情也不會鬧到那種地步,自己的人生也不會落到這番悲慘丑陋的結(jié)局。

  司馬遷說:張耳陳余是世傳所謂賢能的人;他們的門客都是天下的俊杰,在自己的國土上取公卿將相的職位的。可是他們為什么過去是互相仰慕以死相托的朋友,后來為什么變得暴戾無仁了呢!莫非他們是勢利朋友么?

  張耳陳余是有才華的人,這是真實的,有他們的門客可以證明。正是他們熠熠生輝的才華掩蓋了身上的“惡德”,惡德才會潛伏著不為人所知;待到有一天惡德像毒瘡一樣爆發(fā)出來時,人們還驚愕不已。張耳陳余之類的人身上也會有好的品德,譬如說能“愛才用才”,或者在財物方面慷慨無私等。但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自己的大利益是不能讓人的。而且復(fù)仇心非常重,有怨必報。他們的所謂生死之交只不過是一個笑話。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像張耳陳余這樣的人不計其數(shù)。在人們的觀念中,有一種助惡的傾向,那就是認為大人物做大事情有時是不須仁義之心。古代的宮廷之爭,兄弟父子之間互相殘殺的事多如牛毛,人們不足為奇。正是因為如此,人們紛紛向上層社會的人物“學(xué)習(xí)”,為了獲取利益,怎么干都無所畏懼。世界于是惡德橫行。

  對于友情,柏楊先生是一位悲觀者。他認為人在大利益面前,友情是無處擱放的。

  許多人受了有才能的人的傷害,往往百思不得其解。過去曾經(jīng)仰慕的人一下子要厭惡起來,心里上轉(zhuǎn)不過彎。世俗的觀念太頑固:總是以為有才能的人必然有好的品質(zhì)。等到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感到這世界“人心惡臭”。

  張耳陳余之徒在這個世界上很多很多,所以人有時實在應(yīng)該警惕朋友。

  人的一生好朋友不會太多。童年的好朋友因為生活不同的方向已天各一方,走進社會后結(jié)交的朋友大都是利益相連者。真心的好朋友實在應(yīng)當(dāng)好好珍惜。

  珍惜友情,讓友情溫暖過去,照亮未來。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上一篇:親情 愛情 友情
下一篇:驢友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