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個民族謳歌

時間:2014-01-15   投稿:干冰   在線投稿:投稿

  意間走進了太平寺,有幸的了解了一個民族和這個民族的歷史。當(dāng)我走出太平寺,回望這鬧市里清靜的四合院,我不無感慨的向這座清冷的錫伯族家廟深深的鞠躬敬禮。這雖是一處普通的寺廟,但卻告訴了我一個不平凡的民族的故事。錫伯族,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里,這樣的人數(shù)較少的民族也同樣是偉大的。為了自己的民族,也為了中華民族,他們付出了多么大的犧牲和努力?我們不該忘卻他們?yōu)槲覀兯龅囊磺,我們?yīng)當(dāng)敬重他們,親和他們,給予他們最真摯的情意。

  錫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是生活在東北長白山里的一個人數(shù)很少的民族。原來被努爾哈赤征服調(diào)到黑龍江齊齊哈爾地區(qū)。之所以能夠來到沈陽,當(dāng)時叫盛京的地方,能夠與滿族和漢族的人們走到一起,和睦相處,建立自己的家園,并不是我們真誠的相約和給予。如若不是當(dāng)年的康熙帝為了補充八旗的兵源,為了能夠掌握這些鮮卑后裔為清朝所用,錫伯族的人民怎么會來到盛京這樣的地方?怎么會脫離那遍地鮮花果實的山嶺和水輕魚翔的河谷,舍棄他們心戀的長白山,離開他們可愛的家園?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來到盛京的錫伯人就在外攘關(guān)門外創(chuàng)建了太平寺,也就是錫伯家廟,從而這個民族有了集會、祭奠和娛樂的場所。幾百年來,這個太平寺不僅僅是錫伯人的活動場所,也是西遷的標(biāo)志和民族的神圣象征。

  太平寺里幽靜,清新,青磚琉瓦安然沉寂,居于鬧市中心里的標(biāo)準(zhǔn)的四合院中,幾株參天的大樹,遮風(fēng)擋雨,給了這歷經(jīng)百年的院落許多絲絲情愫。樹桿和樹枝上纏滿了人們祈福求安的紅絲帶,表明了人們對這里的無限信仰,這條條的紅絲帶也浸透著人們對這里的由衷的虔誠。站在院里,雖然抬頭就能看到周圍林立的高樓的張揚和五顏六色,但這院里的清靜與清新還是令我心歸沉寂,思緒飛揚。西墻外就是中共滿州省委的舊址和劉少奇同志在沈陽工作的舊址,冥冥中我似乎感覺到當(dāng)初共產(chǎn)黨員為什么把省委安排在這里,與太平寺一墻之隔的玄機和深意。太平寺,不僅僅是保佑著一個民族的太平,相隔的兩個重要的場所不是同樣的受到了太平的福祉?

  我被西面一面墻的浮雕所吸引,那一尊尊雕像讓我走進了這個民族的過去,站在浮雕前,眼前便是一組組可歌可泣的畫面,我被畫面里的歷史所感動,我不禁的熱淚浸濕了眼窩,心情也隨著不平靜起來--

  十八世紀(jì)中葉,新疆地區(qū)一些貴族及少數(shù)頭人在沙俄的支持下,相繼發(fā)動叛亂。清朝廷雖平息了幾次叛亂,但仍然時有發(fā)生。清朝廷為了抵御不斷的騷擾和侵襲,鞏固和加強邊防力量,乾隆二十九年,乾隆下昭,讓生活在東北盛京、開原、遼陽等等十八個城市的,騎射嫻熟驍勇強悍的錫伯族官兵,西遷御敵。一千二百多官兵和三千多家屬,(盛京被征調(diào)的官兵有404人)。從盛京經(jīng)烏蘭巴托轉(zhuǎn)道步行到新疆的伊犁。于是,五千多人才有了那悲?a href="http://www.qianjiji.cn/picture/chemo/" target="_blank">車模幣荒耆鱸攏諧碳蓋Ю锏畝鞔笄ㄡ恪?/p>

  乾隆二十九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八日這天,成千上萬的留守的和被成遷徙的同胞,在太平寺錫伯家廟殺羊祭祖,祈福平安,為遠征的親人餞行。母子相抱,淚流滿面,親人執(zhí)手,萬語千言。

  錫伯家廟里外,鐘鳴渾蕩,如林般的手臂舉起了酒杯,向天,向地,向神,向就要遠去的親人傾灑。那是怎樣悲壯的一幕啊,一個民族為了中華民族而遠離故土,一次不知生死的遠離,一次沒有回頭的遠離,這一去何日有還?沒有人說到這個問題,也沒有人去想這樣的問題(事實上只有一個人被恩準(zhǔn)回來省親)。

  當(dāng)起程的鐘聲敲響,當(dāng)前隊的軍旗舉起,五千多人沒有一個人留戀畏行,沒有一個人哭哭涕涕,而是慷慨的別土棄家,悲壯的走上了漫漫西行路,既便未知里有再大的兇險,他們也義無反顧,舍身為家,為中華這個大家。“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走在最前面的將軍悲情的高聲吟起了這首悲壯的詩。

  這一天被錫伯民族定為“西遷節(jié)”“懷祖節(jié)”。

  征塵一路多難,

  歷經(jīng)險阻數(shù)關(guān),

  旌旗高舉無畏,

  精神不倒志堅。

  (一位無名老人留下的詩)

  可以想象,幾千人,幾千里,茫茫荒原戈壁,叢叢險山惡水;風(fēng)雨雪寒,霧藹煙波,是多么的艱難;又是吃的,又是住的,男女老少,生老病死,何其不易。然而,就是一路的不屈,就是一路的無畏,就是一路的坎坷,就是一路的信念,五千多人,完成了一次壯舉,完成了一次誓言。

  這是一首悲歌,這又是一首壯歌,這是一個民族不屈的象征,更是一個民族的偉大頌歌。哪個民族有過這樣的歷史?沒有,可以說,錫伯族才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本來一直生活在長白山,生活在東北的錫伯人,因為這次的遷徙而一分為二,但是,這個不屈的民族造就了一個民族的輝煌。留下的和遠去的都為這個民族創(chuàng)造了輝煌。當(dāng)年如果沒有這一千多錫伯族兄弟組成的戍邊軍隊,與新疆的頭人們的經(jīng)年苦戰(zhàn),能那么有效的護國守家嗎?如若不是錫伯人的家屬們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興建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與當(dāng)?shù)氐母髅褡逑嗳谙嘀苡泻髞磉@樣興旺的新疆嗎?錫伯族,我們的同胞兄弟,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敬佩的民族,他們沒有私我,沒有小家,有的而是中華民族的利益,是炎黃子孫的風(fēng)骨。

  可是,直到今天,我們能看到的這個民族所留在人們視線里的,就是這座不大的家廟,就是每年的陰歷四月十八的民族之慶。是不是應(yīng)該的太少?是不是我們應(yīng)當(dāng)給這個民族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空間?或者說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民族?我曾經(jīng)問我的一些朋友,他們只是知道有一個錫伯族,但也僅僅是知道還有一個錫伯族,更多的就不知道了。

  錫伯族不僅僅有歷史上的這一次的壯舉,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民俗也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給了我們許多的影響。許多人不是也同樣的喜歡和信奉“喜利媽媽”嗎?不也是一樣的在“喜利媽媽”的繩上拴個小弓箭,掛個銅錢,或是拴個小搖車,以其寄托美好嗎?

  錫伯族,是一個肯于付出,肯于奉獻而不講回報的民族,這是一個令人尊敬和親善的民族。這樣的一個民族幾百年來,經(jīng)風(fēng)歷雨,坎坷多艱。

  我在錫伯家廟里看到了許多史跡,史實,這些史實與史跡記載著他們的精彩,殿定了他們在中華民族中的位置。我也看到了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等許多人士對這個民族節(jié)日的祝賀的一些照片。我被這些照片等感動,這是對一個民族的記載,是對一個民族的拜崇,是對這個民族的所有人的尊敬。中華民族的強盛,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民族,就是因為這些民族的了不起。

  歲月滄桑,世事幾變。一切都變化了,變化的天翻地覆。自然、天地、人文、時代。錫伯人和這個民族也變了,變化的也是地覆天翻,但是,錫伯人尊老,數(shù)代聚居的傳統(tǒng)未變,信薩滿、喇嘛、佛教等宗教習(xí)俗未變,婚喪習(xí)俗未變。正是這種種的未變,更讓我們感受到這個民族的純樸和真誠。

  沈陽新城子有錫伯族自治的地區(qū),來到這里,一種別樣的感覺感動著我。古樸的民風(fēng),樸素的情義--他們真誠的待客,凡事不以利益為標(biāo)準(zhǔn),謙恭的對人,有善的相助,豁達的心態(tài),現(xiàn)今社會里所有的種種習(xí)性與風(fēng)氣,在這里是看不到的,我在這里看到的天是藍藍的,迎受的風(fēng)是暖暖的,聞到的空氣是清香的,看到的張張笑臉是善意的,與誰說什么都是很隨心情的--所有的一切都令我感到這個民族的與眾不同,感到這個民族的大氣與豁達。中華民族的傳承與發(fā)展,正是由于這樣的民族的參與和融合,正是有這樣的民族的付出和堅守,中華民族才有了今天的繁榮和偉大。正是有了錫伯族這樣的人們,我們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現(xiàn)在,錫伯族不過二十萬人口,五十六個民族中真的不是一個大民族,還分居在東北和新疆兩地,按照人數(shù)上來講,是一個小民族,但在我的眼里和心中,這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我祈福這個民族,為這個民族謳歌。

  農(nóng)歷四月十八日就要快到了,那一天是錫伯人的節(jié)日。那一天我也要來,來為錫伯人祝賀,來品味這個民族的內(nèi)涵,來分享他們的快樂,來和一個讓我尊重的民族中的現(xiàn)代人傾訴我們之間的情意。

  離開了錫伯家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又想到了鄂倫春這個人數(shù)更少的民族,有那么一天,我也要同鄂倫春人交上朋友,去他們那里看看,因為,我知道那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

提示:試試"← →"鍵可實現(xiàn)快速翻頁
上一篇:電腦
下一篇: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