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了

在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有這樣一段平常又平常的故事。
他們是受統(tǒng)治階級的剝削雜稅,地主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帝國主義的經(jīng)濟侵略的最無奈的“舊氈帽”朋友們。
他們對生活是無奈又無奈。
因為各方面的打壓,使得他們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種的米上。但是,到柜臺前占卜自己的命運時,價格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使得他們驚訝的掙開自己的嘴巴。不相信命運會這么對待自己的辛勤勞作,開始討價還價,爭吵,為自己爭取那一點養(yǎng)家糊口的錢。最后,依舊沒改變什么,是低價賣出。把那沓少得可憐的票子,塞進自己的口袋,裝了一層又一層,保護得密不透風,生怕那點帶著全家人生命的票子,會飛走,會消失得不見蹤影。
去街上購物的時候,一減再減,原本準備想要買的東西,卻因為昂貴的價格,最終把那攥的很緊的鈔票,又塞回了那包了一層又一層的鈔票,憤怒的想著剛剛為什么不堅持下去,也許,會有一丁點希望呢?多掙一點,孩子就不會看著想要的東西,失望的走開,我們也就不會為了省一點錢,而舍不得去買‘油鹽醬醋’。再如果,當初,我們努力努力地多收幾斗米,那現(xiàn)在就不會這樣狼狽了。想著,想著,走到了街的盡頭,想回去,卻又不忍心傷害那少的可憐鈔票。因為那是全家人的希望,今天是高興了,花了,可全家人今后怎么吃呢?不能去對不起全家人啊……最終,“舊氈帽”朋友們,咬咬牙關,帶著恨意,離開了繁華的街道,朝著埠頭走去。
就這樣,都收幾斗米與少收幾斗米,幾乎成了決定他們希望與成敗的抉擇。直到船上,與“同行們”憤憤不平的發(fā)泄,討論之際,滿懷希望的想尋找出路,但最終斷絕希望,消了心中的怒火,咽下了想要開始的“戰(zhàn)爭”。
他們的悲憤與誰訴?他們這樣辛苦的勞作、耕種,有錯嗎?但最終米行老板的一句話,讓他們功虧一簣,所有的成果不再帶有希望,因果問誰?全怪帝國主義,生在民國時期,最苦苦在農(nóng)民家。
農(nóng)民朋友們的樸實、善良,凝結(jié)了最美好的勞動象征,他們突出,他們彰顯,他們的苦苦掙扎,卻成了地主階級們嘲笑的笑柄!可笑,地主階級的人們拿什么來嘲笑他們呢?更應說,他們有資格么?
舊氈帽朋友們簡直是被逼上了絕路。
《多收了三五斗米》運用了人們的心理、動作、語言、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了那個時代平常但又能表達的最富有色彩的小說文。
在萬盛米行的河埠頭處,那些船敞口朝天,漂浮在水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