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飛車起步!跑趟京滬3.5小時,網(wǎng)友直呼:爽不爽
北京到上海僅需3.5小時
作為一種新興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最顯著的優(yōu)點是“一高、一低、一大、一小”,即速度高、噪音低、載客量大、震動小。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對第一財經(jīng)記者表示,高速磁浮可以填補我國軌道交通的空白。
目前,高鐵最高運營時速為350公里,飛機巡航時速為800~900公里。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恰好可以填補高鐵和航空之間的這段速度空白。
輪軌系統(tǒng)的軌道交通有一個局限,叫“粘著極限速度”。據(jù)計算,該極限速度約為350~400公里/小時,若考慮到噪音、震動、機械磨損等因素,實際運行速度還要低一些。
“也就是說,高鐵的運行速度是有上限的。而高速磁浮則可以突破輪軌交通的粘著極限速度。”孫章說,高速磁浮還擁有“快起快停”的技術優(yōu)點,能發(fā)揮出速度優(yōu)勢,既可用于長途運輸,也能適用中短途客運。
中國在800~1500公里中長距離的客運市場潛力巨大。由于有著較高的經(jīng)濟運行速度,高速磁浮交通系統(tǒng)還適合于相距數(shù)十公里至數(shù)百公里的中心城市與附近重要城市之間的現(xiàn)代大容量高速客運交通系統(tǒng),將是中國選擇建設大容量客運體系時考慮的重要方案之一。
高速磁浮課題負責人、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叁叁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按實際旅行時間計算,在1500公里運程范圍內(nèi),高速磁浮是最快的交通方式。以北京至上海為例,加上旅途準備時間,乘飛機需要約4.5小時,高鐵需要約5.5小時,而高速磁浮僅需3.5小時左右。
如此高的速度,能否保障安全呢?第一財經(jīng)記者了解到,高速磁浮采用“抱軌”的方式運行,這樣列車就不會有脫軌風險,由于牽引供電系統(tǒng)布置在地面,采用分段供電,同一供電區(qū)間只能有一列車行駛,所以基本無追尾風險,安全系數(shù)高。
孫章告訴第一財經(jīng)記者,中國研究高速磁浮除了填補軌道交通空白,還有技術儲備的考量。作為一種國際尖端技術,高速磁浮是當前世界軌道交通技術的一大制高點。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趙堅在接受第一財經(jīng)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德國等國都在攻關高速磁浮技術。中國主動參與國際高端技術研發(fā),也是綜合國力競爭的考量,為未來更高層次的交通發(fā)展做技術儲備,也有可能應用于軍事。
日本從1972年就開始了磁浮列車試驗,目前日本擁有42.8公里的山梨磁浮試驗線。2015年4月,日本東海鐵路公司在山梨磁浮線路上進行測試,一舉創(chuàng)造了603km/h的世界磁懸浮載人列車行駛最高紀錄。
此次的磁懸浮列車測試是為日本中央新干線做準備,日本磁懸浮中央新干線設計時速為500公里,全長286km,由東京至名古屋,預期將于2027年建成通車。
高速磁浮交通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課題,是科技部“十三五”(2016年~2020年)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的課題之一,也是我國首批由企業(yè)牽頭組織實施的國家重點研發(fā)專項之一。該項目由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承擔、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組織實施。
2016年10月,科技部組織召開“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啟動會,高速磁浮項目正式啟動。公開資料顯示,參與本次項目申報單位包括中國中車企業(yè)14家、其他企業(yè)30家、院校16所、科研院所5家。項目團隊共計1529人,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2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