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進中考作文題 “一粒種子”書寫希望
雖然選擇該題目的人數(shù)不多,但是也有考生大膽想象,跨越時間與過去通話。
建黨百年中軸線申遺進試題
“整張試卷有很濃厚的北京特色。”三帆中學考點一考生回憶,試題中“北京中軸線申請世界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北京建設智慧城市”的素材,讓他答起來很有親切感。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選擇這些素材,便于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北京,加深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建黨百年話題也出現(xiàn)在了試卷中。議論文閱讀素材以“迎接建黨一百周年背景下當代青年人的擔當”為話題,回顧了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介紹了“紅色基因”的重要內(nèi)涵,展示了先烈的感人事跡和當代優(yōu)秀青年的風采,還對當代青年人對繼承革命文化可能產(chǎn)生的種種問題作了充分論述。
試題開放關注考生思維
今年的語文試卷中還設置了開放性試題。比如,試卷的“基礎·運用”板塊一題中,要求考生為短片選擇片頭,考生既可以選擇篆書,也可以選擇楷書;又如默寫運用類試題,學生根據(jù)情境要求,既可以選擇初中階段學過的古詩文句,也可以選擇小學學過的或課外積累的古詩文句回答問題。“開放性試題的命制,意在將學生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積累考出來,將學生語言實踐的真實過程考出來,體現(xiàn)了對學生平時語文學習與語言積累運用考查的有機結(jié)合。”考試院專家表示。
不過,開放性不意味著漫無邊際,而是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的多樣、思維路徑的多元上,因此試題注重考查學生思維過程。比如,古詩閱讀試題創(chuàng)設真實的閱讀情境,引導學生建立詩句與魯迅那時那地心境的關聯(lián),思考魯迅“還記得這名目”原因的推測是否合理,并借助對詩句的理解說明理由,強調(diào)學生理解的邏輯自洽。
此外,試題還重視語文基礎,關注學生的學習實際,字音字義、標點符號、修辭方法、詞語和句子的使用等都在試題中進行了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