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為什么要吃餃子?吃餃子的風俗由來
2020-01-02 10:55:50來源:四海網(wǎng)綜合
將一個個小面團搟成圓圓的餃子皮,叫作搟皮。搟出的餃子皮是圓的,即寓意“團團圓圓”,這種團圓象征著親人間血脈的融合。看著一個個圓圓的餃皮想想其美好的寓意,令人為之心動實屬必然。餃子的烹熟方法多用水煮,蒸,湯餃、燙面餃和煎餃。過去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剁餡兒,剁得越響生活越紅火,是三十晚上一道特殊的交響樂。
前幾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了,網(wǎng)上炒的沸沸揚揚,當被問到為何走上文學之路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想一天三頓都能吃到豬肉餃子,因為當時的作家相對工資較高,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我們這代人能體會莫言說這些話時心中對餃子的那種渴望。
餃子原名“嬌耳”、,餃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餃子,被稱為“湯中牢丸”或“餛飩”,但與今日的餃子是不同的。三國時,魏國張揖在《廣雅》書中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偃月,即半月,就和今天的餃子一樣了;已是天下通食可見那時餃子已經有了相當久遠的歷史;而且是從“餛飩”發(fā)展而來的。到了唐代才把煮熟的餃子撈到碗里吃,1968年在我國***吐魯番阿斯塔那村出土的一座唐代墓葬里,葬品中的木碗里遺有5厘米長的小麥面制作的半月形餃子,這一發(fā)現(xiàn)充分說明了在唐代已有吃餃子的習俗。而春節(jié)吃餃子的風俗習慣開始于宋代,在那時被稱為“餃子”,“餃子”與“交子”諧音,交子是什么意思呢?那時使用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當時的紙幣為“交子”,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吃“交子”,以圖財源廣進和吉利的意思。
* 聲明:本文由四海網(wǎng)用戶xjw原創(chuàng)/整理/投稿本文,生活百科欄目刊載此文僅為傳遞更多信息,幫助用戶獲取更多知識之目的,內容僅供參考學習,部分文圖內容可能未經嚴格審查,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