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網

長江已到無魚等級 十年禁漁已成必然選擇(2)

2019-10-15 15:15:30來源:人民網

  “無魚”二字可謂振聾發(fā)聵!

  據農業(yè)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jiān)督管理辦公室介紹,如今“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資源量已大幅萎縮,種苗發(fā)生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產卵量從最高1200億尾降至最低不足10億尾。部分漁民為了獲得捕撈收益,開始采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yè)方式竭澤而漁,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tài)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huán)。

  對于長江漁業(yè)資源的衰退,感觸最深的無疑是漁民。

  今年49歲的袁文斌是江西省余干縣康山鄉(xiāng)的漁民,12歲就在漁船上謀生的他,也是最早一批使用電魚和“迷魂陣”的人。“迷魂陣”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漁網套漁網,大洞套小洞的方式,在水中畫地為牢,讓魚有進無出。

  “90年代初,我一網就能拉上四五百斤的魚,一天能掙近千元。那時六七十斤的大鳡魚特常見,現在連十斤都捕不到了,一網就能捕到20多條的河鲀魚,也10多年沒見過了。”據袁文斌介紹,魚越來越少,但違法捕魚手段卻不斷升級,甚至有個別不法分子拉起上百米的“絕戶網”,將大魚小魚一網打盡。

  針對這類非法捕魚手段,曹文宣院士向記者展示了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剛剛結束休漁后,洞庭湖“迷魂陣”的漁獲物中盡是白鰱、草魚和青魚等經濟魚類的幼魚,體長基本不超過10厘米,成箱成箱的漁獲物中看不到一條大魚。

  “20世紀60年代我在湖口縣考察時,每天都能見到100多斤的大青魚。但現在迷魂陣捕撈到的這些魚,體重幾乎都不超過50克,經濟價值很低,只能作為飼料幾毛錢一斤出售。這樣的捕撈對長江的漁業(yè)資源造成了毀滅性破壞!”曹文宣說。

相關文章